中文版 | ENGLISH
 
   
春阳台
春阳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春阳台    

唯品会公益塱头乡村振兴项目介绍

一、唯品会公益塱头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塱头村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周边河流湖泊密布,南有泽地北有土岗,民居建于岗头临水之边,取名为"塱","塱头村"之名从此而来。村落由塱东、塱中和塱西三社组成,至今仍保存着黄姓单姓家族聚居的状态。2015年,塱头村古建筑群被评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塱头古村被评为"广州市旅游文化特色村"。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9月,唯品会与广州市花都区政府签订塱头村乡村振兴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唯品会在塱头村以文化振兴为切入点,通过公益性投入,探索乡村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可持续模式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向指引下,塱头项目团队联合众多专家、学者,引入村民共治模式,以激活古村内生力量为路径,保护与发展并举,助力塱头蝶变新生,使之成为大湾区"最传统、最活力"的新文旅目的地。

      作为华南唯一、国内少见的以文化振兴为核心的乡村振兴项目,塱头项目旨在打造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的精神封面。项目从建设到运营,设计了覆盖全周期的治理模式,通过各方共建打造市场化运作的创新模式,让人才和利润都留在乡村,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公益价值。

二、春阳台艺文中心简介

(一)基本信息

      春阳台是本项目新建的标志性艺术文化中心。这座由张永和/非常建筑设计的新建筑,位于塱头村村口,总建筑面积 8602 平米,与这座珠三角大规模保护尺度完好的国家级历史村落呼应融合,是塱头村乡村活化的重要公共文化活动空间。


      "春阳台"是岭南大儒陈献章(1428- 1500)书舍的名字,它与镌刻在塱头经纬阁门楼上的"太阳永照"四字,似乎构成了一种穿越时空的对话关系,共同呈现出丰沛的生命力。春阳台立于荷塘,宛如高台,与许慎《说文解字》中所描述的"台,观,四方而高者"不谋而合。岭南丰沛,"春阳发草木,美好一同时","春阳台"由此得名。

      春阳台内设多种功能的文化活动空间,融合了文博展馆、藏书楼、善本室、阅览室、剧场、艺博活化、亲子活动等多样空间,为古村的多元文化活动提供了全新场所,成为活化古村、振兴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春阳台重点空间介绍

*          藏书楼

      藏书楼是春阳台的文化高地,设计师用人字形大阶梯将整个空间划分为上下两层。首层大厅陈列全套文渊阁《四库全书》及一册四库真本,后者为文澜阁遗物,弥足珍贵。两层书楼及错落其间的回廊,开架陈列着近三万册图书,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特色,经史子集皆备,古今版本俱有,西方经典也没有缺席。崇宁万寿大藏经本、宋版书页、中世纪羊皮纸手抄本、欧洲"摇篮本"、海山仙馆丛帖及名家字画点缀于木色纹理的壁间与墙角,这是一个书山有径书香氤氲的世界。

 

      藏书楼附设公共阅览室与深夜阅览室,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生活、旅行、乡建、亲子等专题图书分架陈列其中。公共阅览室以"半日静坐、半日读书"为主题,在这个静谧的环境,你可以随手取阅一本书,或读或思;深夜阅览室全天开放,乡村午夜青灯之下,捧读一册推理小说,你也许能听见自己的心跳。藏书楼辟有善本室,用于古籍珍本的收藏与研读。这是一个明式风格的文人空间,室内的琳琅缥缃与落地长窗外的荷塘野意,构成春阳台里雅幽清越的一帘风景。

*          塱上荷园

      坐落于天然荷塘中的春阳台,其屋顶精心设计了 25 个荷塘,栽种了数十种荷花、莲花及其它水生植物。以塱头古村梳式街巷为灵感设计的步道,蜿蜒曲折,通达四方。漫步其间,宛如画卷般的美景尽收眼底。屋顶荷园与古村荷塘共同构成立体荷塘,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

*          剧场

      春阳台剧场坐落于村落榕树之侧,这座充满韵味的双向观演剧场功能丰富。现代文艺表演、悠扬的粤剧与富有塱头民俗特色的演出都将在此呈现。您在此欣赏各类精彩演出之余,还可漫步至荷塘环绕的双向看台,尽享休憩的美好时光。

      当您落座于观众席前排,静候舞台背景门缓缓展开,一幅如诗的当代乡村风景画便映入眼帘,这是春阳台特别献给每位来客的自然之作,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三、春阳台开幕特展简介

      "与道大适——中国读书人的安身与立命"是春阳台的开幕特展,也是常设展览。这是一个精心策划并用力打磨的艺术性文化观念展,它以六十五件珍贵文物为角色,分"字""礼" "士""道""正""变"六个展厅,再加两个复原空间、一个多媒体厅,为您倾情讲述一个您既熟悉又陌生的中国故事。

      展览从有耕读传统的塱头古村出发,由读书切入,将目光聚焦于中国传统社会的读书人——士,关心他们如何活着、活得好、活出意义,也关注他们所读之书——从有形的万卷经典,到天地间万里行路上的世道人心。

      "岭南第一大儒"陈献章、"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一代名臣曾国藩、两朝帝师翁同龢、出身花都炭步的骆秉章、"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东南实业领袖张謇,当然还有我们岭南的傲娇双雄"康梁"……,借助他们遗留下的墨迹与书卷,我们在字里行间倾听作为士人典范的他们,在激荡的时代,如何安身立命的动人故事。我们也在殿试卷的端正书写中探寻刻板印象之外的科举,在岭南最后一位状元梁耀枢的巨幅楷书条屏中感悟传统中国的礼仪之正,在《明儒学案》的翰墨书香中追溯学统的执拗与传承,在十三行外销画的浓墨重彩中一睹岭南亦新亦旧的世风民情。从中我们似乎窥见何以中国的文明密码,并透视华夏文明绵延不息的精神之源。

      不论是为政,还是读书,士人追求的是"与道大适"。在中国,道是一种神圣的存在,它以德为基、以德为轴,无处不在。它存在于方块字,存在于家国同构的礼法秩序,存在于举贤为官的清正廉洁,存在于以一笔一画的身正笔正,存在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突然降临时的救国担当,更存在于观展的你我的心中。

      传统士人虽已走远,但士人的精神延续至今。在宏大呼唤文化复兴的今天,如何看待传统,并在收获对传统的全方位理解过程中,获得在当代社会安顿身心与生命的启示,是这个文化观念展的雄心所在。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3 广州市炭步巴江田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3053768号-1